鉅大LARGE | 點擊量:699次 | 2021年08月25日
燃料動力鋰電池分布式系統發展展望
根據國際能源署統計,加熱需求約占全球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0%,并且其中一半需求用于建筑物。燃料動力鋰電池分布式系統利用氫燃料動力鋰電池技術出現放電反應,同時實現反應余熱的梯級利用,為工業園區,商業中心,數據中心,辦公樓,社區設施,住宅等供應熱力和電力的聯合供應服務。
燃料動力鋰電池分布式系統的優勢:
1.供能效率高:相比于天然氣、風能、太陽能,燃料動力鋰電池系統通過電化學反應實現能量的轉換,發電效率最高;同時余熱品味高,熱能利用難度小,整體效率可到95%。尤其是在微型CHP(<5kW,住宅、社區公共設施、商鋪等)應用領域,效率優勢尤其明顯。
2.環境效益突出:燃料動力鋰電池分布式以天然氣為原料,可顯著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質的排放;同時,天然氣重整流程相比天然氣分布式系統的直接燃燒流程,有著更低的排放指標,尤其是在小功率發電領域。
3.負載彈性:燃料動力鋰電池分布式相比風、光等可再生分布式能源具有更高的時間和輸出可控性和可靠性。通過充分了解用戶負荷的需求特性以及期望的可靠性水平,個性化優化能源供應容量規模;在使用過程中啟停靈活、響應速度快,可以實現負荷跟隨,減少儲能成本。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4.城市適應能力強:該系統原料來自現有城市燃氣網絡,供能主體為燃料動力鋰電池模組,模塊化、規格化的產品特點使其無基礎設施要求、建設周期短、擴容升級簡單;相比于風力,太陽能光/熱系統,燃料動力鋰電池分布式占用空間小,無安裝位置要求;相比于燃氣引擎,燃料動力鋰電池系統無動設備參與,運行安靜無噪音。
利用家庭燃料動力鋰電池分布式系統匹配電動汽車充電負荷
目前,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穩步發展,電動汽車已成為國內家庭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若按照我國2030年8000萬輛電動汽車的規劃,每輛車2萬公里的邊界條件來計算,全年電網要新增的充電電力供應總量將達到3200億度(三峽年發電量的3.3倍)。目前市售的家用電動汽車中,特斯拉ModelS的續航里程超過400公里,其電池容量達到了85kWh;比亞迪e6的續航里程達到了300km,它的的電池容量為57kWh;以常見的國家電網慢充樁為例,其電壓為220V,電流在25A左右,輸出功率約5.5kW,因此為一輛電動汽車充滿電所耗費的時間為10-15個小時。按照家庭生活習慣,在晚間下班回家后人們即會將電動汽車停在家用車庫或小區共用車庫開始充電,至早上再次駕駛出門。同樣按照居民生活習慣,城市用電高峰期為晚間下班回家至入睡前,以及晨間起床洗沐至出門上班前。但是,假如電動汽車在城市用電高峰負荷時充電,不但不能對電網負荷起到調節用途,反而使得電網更加雪上加霜,降低電網效率,造成嚴重不利影響。
基于用電高峰期間同樣是家庭用熱的需求高峰時段,這里提出安裝家庭燃料動力鋰電池CHP(~5kW)來匹配電動汽車充電負荷的解決方法,可以在高峰時段滿足家庭熱水和空間熱能需求的同時,利用同步出現的電力為電動汽車輛充電,防止對電網的沖擊,減少用戶用電費用,甚至獲得需求響應的政策獎勵。使得高峰時期和低谷時期城市電力需求差距越來越小,提高電網基荷用電量,提升電網整體效率,總體需求上升時,發電成本卻越來越低,每個居民的用電成本都能得到實質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