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625次 | 2022年09月17日
貝特瑞:敢于改變游戲規則做好電池"兩極"
松下、三星、比亞迪……從相機、手機到新能源汽車,在使用這些產品的時候,很多人不了解,這些知名品牌的背后,一家叫“貝特瑞”的深圳公司作著不可替代的貢獻。在電池材料領域,這家普通消費者很少聽到名字的公司,早已是專家級的“巨人”。
“貝特瑞成立于2000年,真正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始于2002年我國寶安集團的入股。”深圳市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賀雪琴介紹,2003年,貝特瑞實現負極材料批量銷售并進軍海外市場;2006年,貝特瑞已經做到了負極材料市場占有率我國第一。
據日本矢野經濟統計,2011年,貝特瑞負極材料出貨量市場占有率26.8%,躍居全球第一。2014年,在全球負極材料市場份額的統計中,貝特瑞排名第一,市場占有率為31.8%。排名第二的為日本的日立化成,市場占有率為17.2%。
“難以想象,這個領域在十多年前基本被日本公司霸占。”貝特瑞副總經理黃友元說,我們是石墨最大的出口國,也是最大的進口國,只不過進口時價格翻了10倍。“那我們為何不自己做電池材料?”
早期在日本留學的黃友元,真正被打動選擇回到深圳發展是源于老板的一句話,“你來貝特瑞,我們打造一家超過日本的公司”。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黃友元介紹,電池一般包括四大關鍵材料: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從成本來講,負極占比不大,但有關電池性能和循環壽命來講,負極的影響很大。”黃友元說。
把負極材料做到全球第一的同時,貝特瑞并沒有放松正極材料。今年上半年,貝特瑞正極材料實現營收2.17億元,同比上升439.03%;負極材料實現營收6.46億元,同比上升30.84%。正負極材料營收比例達到1:3,凈利潤比例達到1:2.8,貝特瑞正在向正極材料和負極材料的“雙第一”目標挺進。
只做正負極電池材料,等于是為他人作“嫁衣”。甘心做光鮮品牌后的公司,會不會影響自己的價值?對此,賀雪琴認為,有關專注做產業的人來說,專業性是我們最大的價值。“給客戶創造了更好的價值,我們也回收了產業鏈上的價值。”
比亞迪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標桿,之前汽車電池一直使用日本的進口高價材。針對這種情況,貝特瑞專門為其供應量身定制的負極材料,從送樣到中試,經過不斷的改良、測試,在保證品質的情況下,供應了超高性價比的負極材料,從而取代了日本昂貴的材料,成功應用到了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上。
“從研發開始,就已經跟客戶綁在一起了。客戶離開了我們也無法發展。”賀雪琴的自信源自于貝特瑞的研發實力。
最初,貝特瑞只有一個研發小組,寶安集團入主后,成立了研究院。后來,為了適應市場營銷快速發展的要求,從研究院分出一部分技術人員,成立技術支持中心,再后來,為了強化分析測試和應用開發的功能,又組建了測試應用中心。
“研發上,我們只做有把握做到全球前三的方向。”貝特瑞研究院院長任建國說。
5年時間,貝特瑞研究院從市級發展為國家級技術中心,科研人員200多名,成為新能源材料領域全球規模最大的研究院之一。貝特瑞目前申請專利200多項,授權百余項,其中申請國外專利40余項,授權10余項。
“研發上我們是真投入、大投入,等于在用一個貝特瑞養著另一個貝特瑞。”貝特瑞總經理岳敏告訴記者,持續研發、產研結合在貝特瑞落到了實處,很多產業化應用的技術在第一個階段,而研發已經到了第三個階段。
據介紹,貝特瑞在自己的“十三五”規劃中樹立了一個“電芯能量密度≥350Wh/kg”的目標。“這就意味著,電動汽車的充電時間接近于燃油汽車的加油時間(10分鐘),續航里程超過500公里。電動汽車與燃油汽車的性價比將趨于等同,這將創造電動汽車完全商品化的時代。”黃友元說。
目前,研究院的重要研究方向包括鋰離子電池先進材料開發、航天核工業領域先進材料開發及納米材料和后鋰電新材料開發等,均為引領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十多年來,貝特瑞所取得的成就不在于賺了多少錢,也不在于占到了全球第一的行業地位,而在于改變了行業游戲規則,改變了國外公司對我國公司的認知,我國公司不再是‘低質低端’的代名詞,獲得了世界的認可。”賀雪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