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85次 | 2019年02月14日
2025年,新能源汽車將有哪些突破
2018年是中國汽車市場的拐點,經歷了28年以來的首個負增長。然而,新能源汽車一枝獨秀,仍然保持了高增長態勢。目前,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拉動中國汽車市場的一個重要引擎。新產業面臨新挑戰,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節點能否如約而至?
■2030年實現全面電動化
“根據市場表現和特征判斷,我國汽車電動化的進程比大部分國家來得都更加迅速、更加猛烈。”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9)上,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更是自信預測:“我國到2030年實現全面電動化完全可能。”他的依據主要是我國不僅掌握了IGBT(絕緣柵雙極晶體管)、電池、電機、電控等全產業鏈核心技術,還擁有全球最豐富的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運營管理經驗。
在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進程中,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新四化”已經成為行業的共識,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實現電動化。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志鑫表示,上汽在推進“新四化”戰略的過程中,將電動化放在首要位置,并立足自主掌控三電核心技術,持續加大投入,加快研發升級。北京汽車集團董事長徐和誼也表示,今后北汽集團將在以下三個方面集中發力:推動技術升級,把握全面電動化的核心技術;實現產業升級,構建跨領域產業合作共同體;深化品牌升級,推動中國新能源車敢為天下先。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在實現電動化的過程中,王傳福提出了兩步走的策略:首要任務是制定新能源汽車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并分領域、分車型逐步實現全面電動化,其中到2022年首先在出租車領域實現電動化,2025年在卡車領域實現電動化,直至2030年在私家車領域實現全面的電動化。
不過,迎接全面電動化必須提高自己的核心技術,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要想保住電動汽車行業在全球處于領先地位,必須思考在電控、驅動電機和電池這三大板塊是否真正具備核心技術。在全球范圍內是否具備主導權。”除了核心技術,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吳松還提出:“傳統汽車的混動改造也勢在必行。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重要的組成部分應該重點發展。要加快對傳統汽車的節能改造,特別是混動技術的應用。燃料電池具有清潔、零排放、行駛里程長,應及時謀劃,加快研究,并選定范圍,推廣應用。”
■2025年是電動化關鍵轉折點
對于行業的爆發點,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在技術方面作出了自己的判斷:“2025年,我國電動化技術將會全方位成熟,包括鋰離子電池和燃料電池。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電動車的性價比拐點都會在2020~2025年之間出現。”不過,2025年或將成為一個全方位突破的關鍵轉折點。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25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61.7%。占我國新車銷售比例的4.4%以上。根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節能與新能源技術路線圖》最新預測,203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汽車總銷量的40%~50%。
除了本土企業加速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布局,全球行業巨頭也不甘落后。“近期大眾宣布將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不僅僅是照搬歐洲的技術和方案,而是要將產品本土化;同時大眾還將以中國為大本營服務全球。”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首席執行官馮思翰表示,“大眾在不斷推動電動出行戰略,這一戰略在今年要和合作伙伴投入超過40億歐元。未來兩年,大眾會在中國市場推出30款全新的電動車型,在5年之后,2025年大眾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銷量會達到150萬輛。”
另一個國際巨頭寶馬,2018年在中國銷售了2.4萬輛新能源汽車,增長70%。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JochenGoller更是提到:“電動化是寶馬的主要戰略,2025年會推出很多新能源車型,包括iX3電動車型。并且在沈陽的工廠會生產iX3,并出口到其他市場。此外,還有相當于第一個能夠完全貫徹‘四化戰略’的車型——iN-ext。這兩款車型是寶馬對未來的承諾。”
■“政策+市場”雙驅動
不可否認,新能源汽車行業迎來關鍵點的確值得期待。首先是政策的加持,去年國務院印發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將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200萬輛列入了行動計劃內。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表示,會盡快著手研究制定2035年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和規劃,給產業界和社會一個長期、明晰的發展預期。在電動汽車行業下游產業鏈,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表示:接下來的工作重點包括“推動充電服務平臺的整合發展”、“在各運營企業信息平臺基礎上,利用中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加快推動國家級服務平臺的整合發展”。
其次是市場環境的變化。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逐漸由之前的政策驅動變為“市場+政策”雙驅動。不過,中國汽車企業面臨的挑戰不止于此。“從現在開始到2020年是一個關鍵節點,我國電動汽車產業面臨著嚴峻挑戰,一個是補貼政策退坡;另一個是外資大舉進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說。
“越開放、越競爭,越有機會。一批市場反應不快、核心能力不強的企業和品質安全性能不佳的產品,將被淘汰出局。”吳松如此評判之后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目前,美國特斯拉首個海外超級工廠已經在上海落戶,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在百人會上更是明確了汽車行業政策福利:“到2022年全部取消汽車產業外資股比限制和同一家外商在華合資企業數量限制。
上一篇:固態電池是絕對安全的嗎